2017年3月27日—4月5日,我作为我校派出的8位教师之一,在临沂大学参加了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主办的“山东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省级示范性培训”。10天的培训,既有理论学习、实践演练,又有交流研讨、点评分享,这种营养套餐式的组合学习方式,梳理了我从教以来的教学心得和实践探索,切实进一步提升了我的教学实践能力,真正的学以致用,受益匪浅。现就本次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的总体情况
本次培训,共有来自全省各高校的39名教师,按照学科大类分成4个小组进行集体授课和分组演练研讨。培训的目标是切实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标。具体包括:了解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现状与趋势,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合理定位;熟悉心理健康与情绪调节的基本知识,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技能与方法,并运用于实践;能够开展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研究。本次培训项目主要包括综合素养、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三个模块内容,其中以教师的教学能力为重点,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反思提升等环节进行系统的培养训练。临沂大学教育学院高度重视本次培训,成立了专门的培训领导与服务小组,制定了培训管理制度,充分保证和保障了培训的顺利进行和学员的圆满结业。
整个培训期间,我严格遵守培训要求,认真完成培训作业,积极参与小组研讨,广泛宣传我校特色的校园校貌、管理育人模式和核心价值观。小组交流中就我校思政部的教学改革情况以及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分享推广,尤其就我带领的《纲要》课程组进行的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存在的困惑和同行进行了深入研讨,同时我们编写出版的实践教程也受到了参培老师们的肯定并表示借鉴参考。
二、培训的具体情况
本次培训,听取了6场省派专家的讲座;3场临沂大学校内专家讲座;举行了5场小组内讲课、说课、评课及研讨交流;观摩了1场校内优秀教师公开课。6场省派专家的讲座分别是: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卢晓东教授的“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趋势研判—兼论考试”;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姚利民教授的“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升”和“教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陈晓端的“有效大学教师与有效大学教学的特征及行动”;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高校教师社会责任与担当”;临沂大学教育学院陈德云教授的“当代国际大学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学模式与方法”。3场临沂大学校内专家讲座分别是: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马晓春老师的“说课技巧与艺术”;临沂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张世爱的“微课来了—微课的设计与应用”;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博士薄存旭的“教学反思的认识与理解—基于大教育生态观的理解”。
以上的报告讲座,专家教授们结合自身的经验总结、理论思考、工作体会和人生感悟,或博雅亲和、或风趣幽默、或深入浅出、或厚积薄发,他们用精炼的语言、严谨的逻辑、深邃的思想阐释了专业的内容,其中贯穿的超前理念、学术方法、学术精神和学术境界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对我触动、启发很大。
三、参培的感悟思考
1.关于教学理念的转变。本次培训,让我对教学理念的转变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认知,理念支配行动,没有理念的彻底转变,行动必然迟缓。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在谈教学理念的转变,但仅是维持在浅层次的转变,并没有从实质性层面转变。卢晓东教授结合他在国外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的调研实际,从国际视野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作了深度研判,认为教学改革创新是必然趋势,教学中绝对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他关于“研讨课”的介绍确实在有些专业课程的小班课中可以尝试。我在想,一流的大学有一流的做法,地方大学有地方大学的探索,之于我们学校而言,我们应该明白,绝不能用10年前的战术打现在“互联网+”时代的战争,要深刻认识到我们的教学对象的变化。我们应立足学校实际,立足课程教学改革实际,策马扬鞭自奋蹄,切实转变教学理念,探索教改新路,谨记我们的所有做法最终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
2.关于教育理论及前沿理论的学习。本次培训,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自己高等教育教学理论及高等教学心理学知识积淀还不够深厚。2012年我校大力推动教学改革,我所带领的《纲要》课程组也在实践中锐意改革,创建了“1+1”组合教学模式并出版了教材、申报完成了课题研究、获得了山东省教学比赛一等奖的佳绩、入选了山东省优秀教学案例等等,但我们的做法始终没有完成从实践探索到理论界定的升华,这使得我们改革的教学策略构建有些单薄,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培训中,专家教授们对教育理论的论述使我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真可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建构主义理论就这样润物细无声第镶嵌在我的思想里,我想以后我们的教学改革研究,定会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不断深化,从而使有效教学策略支撑下的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95后”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教育理论的学习,对于我们思政课教师而言,前沿理论的学习也非常必要且重要,现在要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桶水,而是一眼能涌出纯净水的的清泉。谨记学无止境!
3.关于对“课程分析(说课)”的理解和认识。可以说,我从教以来,说课的这一重要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真没有执行,对说课的理解也是很浅显的理解。本次培训,在马晓春老师的解读和案例呈现过程中,才知道了说课的重要性。2018年是我校本科审核评估年,其中重要一环就是专家要求说课。专家通过说课考察教师的专业基础理论功底和知识结构,了解教师对本学科、本专业理论前沿动态的掌握情况,而具体的说课要从学校的定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的等位等全局的、宏观的视野解说自己所授课程的理解,阐释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思路等。本次培训的实践演练中,我就《纲要》课程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剖析,从《纲要》课程的定位、性质、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评价、考核方式改革、教学反思、教学效果、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说课。通过这次说课演练,确实使自己对课程改革情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感触,感觉很有必要也很重要,每门课程都应该剖析。我的理解是,通过说课,教师可以实现从“教书匠向教育行家”的转变,从而更快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4.关于“教学反思”的思考。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直强调也很注重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实际中,可能囿于诸多限制,教学中的反思总是不规范、不系统,较为零散,这就不能使我们及时变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优化自己的教学文案资料,使得教学效果不明显。通过培训,可以说掌握了比较全面的教学反思理论。教学反思有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课后的反思、周后的反思、月后的反思、期中的反思、期末的反思、技术性的反思、实践性的反思、解放行的反思等等。我所带领的《纲要》课程组,经过实践探索,2016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程”在学生中使用,我们教材的编写中就有一个“学生研讨效果评价表”表中有教学反馈设计,“教学反馈”和“教学反思”在内涵和外延上应该是有区别的,这个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应准确把握和运用,切实落实好教学反思的环节,有力促进教学。也许,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5.关于教学研究的思考。每一个老师承担的课程都有各自的课程目标和要求,而课程仅仅是告诉老师“教什么?”教师走上讲台进行的课堂组织和教学思路等实际上就是“怎么教?”这个“怎么教”的问题应该说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这是总结、提炼教学实践中的做法的最好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可能我们经常做的就是只教不思、或者是只思不研。姚利民教授的讲座对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细致阐释,很受触动。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同等重要。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只教不研,忽视了教研就如同营养不良的婴儿。教学中充分发挥内部动力,主动研究探索,注重积累经验、提炼做法,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推广教学做法,以此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总之,今后教学中,切实做到静下心来读书求真,俯下身子教书育人,做有思想、有修养、有水平、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师。谨记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