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学生学业合理“增量提质”,严格学业标准,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投入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大学生学业合理“增量提质”是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的需要,也是更好发挥高校人才培养功能的需要。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为建设蓝本,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突出“地方性、应用型”的特点,改善薄弱环节,补齐教育短板,不断发展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丰富教学资源,构建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对学生学业合理“增量提质”,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形成良好学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质量的课外活动,制定(修订)关于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大学生实践教学平台使用管理办法、学生课外素质养成教育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大学生竞赛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管理办法、双导师制、学业预警等制度,保障“增量提质”的顺利实施。
二、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提升“两性一度”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主渠道,也是促进学生学科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对学生要合理“增量”,提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1.转变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指引学生前进和发展的方向。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角,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及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倡导探究式、项目式学习。教师要改变单一的知识呈现方式,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授课模式,将封闭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开放的课堂教学,实现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具有探究性质的课题、具有实践性的项目,将学生的学习从单纯的课堂听课转变为课后的讨论、探究和实践,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高阶性和创新性,让课堂学习成为一个可以深入延续的过程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挑战度。
3.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推广混合式教学。各学院应当在教师中积极提倡、大力推广混合式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慕课、在线开放课程等线上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利用线上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课中教师结合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课后学生完成教师作业或测试。推广混合式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更多地让渡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投入量”,引导学生将网络使用更多地应用到学习上,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深化课程改革,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将学术前沿问题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5.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引导学生树立个人理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将专业领域、个人理想和国家前途相结合,增强大学生为民族复兴而刻苦学习的使命感、责任感。
三、完善多元学业考评制度,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
坚持“一试两卷制”和“学业评价十级制”,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以评价改革引领“增量”,有效引导学生增加“学习时间投入量”,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1.进一步加强卷一试题库建设,采用教考分离,确保考试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提高“卷一”考试试题的质量和数量,合理设置试题的难度和梯度,一般试题库题量≥100×(课程学分+2),卷一试卷试题数量由专业负责人和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确定,原则上控制在120题左右。
2.进一步加强过程性考核,明确考核标准。卷二过程性考核主要由作业成绩、课堂表现成绩、单元测验成绩、读参考书成绩、实验成绩、期中考试成绩等组成。各项成绩占卷二总评成绩的60%,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合理分配成绩分项比例。学院要做好过程性材料存档工作,原则上每个教学班留存5套过程性材料。
(1)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提倡通过BB平台完成作业布置和批阅,《大学英语》课程可用“U校园系统”。使用超星学习通、智慧树、雨课堂等平台的课程须报教务处备案。
每门课程均应依据其课程性质,布置单次作业量饱满、作业次数适当的作业,原则上每3学时课程应布置不少于1小时的作业量。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题,坚决杜绝简单抄写性作业,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可采用案例分析、调查报告、小组讨论、读后感、小论文、作品设计等多种形式,通过查阅资料、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等,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充分发挥大作业的作用。大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大作业的形式可以是文字性的、实际操作性的,演示呈现性的等等。大作业的完成需要学生投入比一般作业更多的精力,也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独立思考和协作学习,同时更需要教师能够认真思考选题、合理指导、有效评价,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各学院应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性质,认真研究大作业的设置,增加对大作业要求的面和量,提高大作业的质量。核心课程原则上每学期大作业的次数不少于4次(32学时的核心课程或设计类课程的大作业不少于2次),其他专业课程原则上每学期布置1-2次大作业。
教师要认真细致进行作业批改,批改作业量以教学班为单位,少于54人的教学班,按实际人数全批全改,多于54人的教学班级,每次至少批改54人。批改记录详细,成绩登记到成绩册上或记录在BB等教学平台中。每次作业要适时进行总结和讲评。作业成绩应在期末结课前,向学生公布。
教研室主任对本教研室任课教师的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并作为每月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各学院要定期对教师作业布置、批改情况进行检查,教务处每月对学生作业布置、批改情况进行抽查。
(2)课堂表现成绩要有区分度,结合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参与小组讨论情况、是否积极思考创新性提出问题解决办法、是否有迟到、早退、睡觉、玩手机等违纪行为等具体表现,给予公平合理的课堂表现成绩,并登记到成绩册中。每次课后要在正方教务管理系统完成学生考勤。课堂表现成绩应在期末结课前,向学生公布。
(3)单元测验由任课教师组织安排,形式可灵活多样,包括笔试、教学平台在线测试、实践考核等。课程总学时在32学时以下(含32学时)的课程,原则上每学期单元测验不少于2次,课程总学时在32学时以上的课程,原则上每学期单元测验不少于4次。提倡充分利用BB、超星、智慧树、雨课堂等教学平台的在线测试功能布置小测验。测验成绩登记到成绩册上,应在期末结课前,向学生公布。
(4)根据课程性质与特点,每门课程为学生列出1-3种参考书目,可为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网站、在线开放课程等形式。鼓励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可将课堂笔记成绩计入读参考书成绩中。提倡教师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学习成绩可计入读参考书成绩中。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阅专业类图书,认真研读并撰写读书笔记,可申请相应的课外素质养成教育学分。教师根据推荐参考书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完成读书笔记,或组织读书交流会,或进行关于参考书阅读情况的小测验。读参考书成绩登记到成绩册上,应在期末结课前,向学生公布。
2.进一步规范卷二期末考核的要求。按照课程标准,编制课程考核命题计划表,命题应充分体现出考试的效度与信度,充分体现考试的公平、公正及客观性。不同考核要求的不同知识点在同一套试卷内的考核分值应有区分度和梯度。
3.进一步完善卷二期末实践考核课程的学生成绩评定办法。考评指标体系要科学、量化、可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全程管理与监控,从教务处和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到各二级学院、教研室、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要明确各级管理责任,齐抓共管,分层监控与检查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随时了解实践教学状态,完善评价信息反馈与改进机制,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进一步加强实践周和实习实训课程管理。实践周是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重要措施。各学院各专业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认真制订计划并组织实施。实践周结束后应对实践周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分析,为下一届学生实践教学的开展积累更多、更丰富的经验。实习实训课程根据《青岛滨海学院“大学生实践教学平台”使用管理办法(修订)》执行。
四、拓展有质量的第二课堂,丰富课外活动体系
课外活动是高校的“第二课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各二级学院要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满足学生兴趣和发展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课外活动要与专业课程相联系,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院级专业竞赛,指导学生参加校级及以上的学科专业竞赛,举办学术报告和学术讲座,举办经典名著阅读、读书沙龙、诵吟演讲等活动。“第二课堂”应为学生带来“课堂获得感”,既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也能在实践中学到新的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五、其他
1.各二级学院要准确理解“增量提质”的意义和内涵,积极采取措施,制订适合本学院的实施方案并报教务处备案。
2.本实施细则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