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官网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 2019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公开了 2019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青岛滨海学院获得人工智能专业审批,据了解,青岛滨海学院在此次审批前期已经有了较长时间准备,并具有一定的学科建设积累,2020年青岛滨海学院人工智能专业计划招生50人。
已形成成熟且具有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行业繁荣催生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2019 年度180所普通高等学校通过人工智能专业审批。山东省新增14所,青岛市新增4所,青岛滨海学院就名列其中。
据了解,青岛滨海学院于2019年正式申报人工智能专业,但前期已经有了较长时间准备。青岛滨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原有本科专业早已开设了大数据或人工智能方向的课程,并形成了一套较成熟且具有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同时,学校围绕软件开发、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生物信息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精准医疗技术、老年特色护理、智能制造等智能学科方向建立了一批多学科交叉的优秀教学科研团队,这都为人工智能专业的开设奠定了学科基础。
青岛滨海学院招生办主任曲春江告诉记者,2020年学校人工智能专业计划招生50人,同时,经过前几年人工智能方向建设以及近两年人才引进和培养,学校已经储备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专业教师30多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到了75%以上。
以图像识别和处理技术为专业核心能力
人工智能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专业,其应用已经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学科建设也极具丰富性。前期,青岛滨海学院对市场需求进行了充分调研,根据《青岛市高技术产业“一业一策”行动计划(2017—2021)》,到 2021年,要把青岛打造成国内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地,预计人工智能产业年均增速高达97%。但青岛的高等教育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很大缺口,此前只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从2018 年开始陆续申报开设了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目前,青岛滨海学院已经在学科建设上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发展目标。青岛滨海学院将以人工智能专业以计算机视觉方向培养为切入点,以图像识别和处理技术为专业核心能力,以服务智慧医疗和智能制造产业为导向,重点包括利用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觉和图像识别技术,对影像数据(影像片)进行识别并获取结构化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基于深度学习和精准定向研究,通过大量预处理后数据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大幅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率;利用基于深度学习和定向研究的解决方案代替人工特征提取,从事复杂质量(缺陷)检测,在环境频繁变化条件下检测出更微小、更复杂的产品缺陷,提升检测效率。
充分发挥校企融合优势
为了能够让学生走出校园后更好地服务岗位,努力做到“零脱节”,也充分发挥学校优势,青岛滨海学院已经为学生的实训做足了准备。曲春江告诉记者,校企融合培养模式是青岛滨海学校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学校有多家自建企业,用于校企融合培养人才。比如,学校2016年投建,青岛市建设标准最高的精准医学与保健研究中心已投入运行三年多,校企融合育人效果良好。而总投资28.6亿人民币、占地226亩、拥有2400张床位的三甲标准青岛军民融合医院(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马上开诊,将为“人工智能+医疗”交叉专业的人才实习、实践、实训提供了更为得天独厚的广阔天地。学校还与校外多家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合作协议。随着山东省、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的迅速发展,学校也将进一步拓宽实习实训渠道。